《牛首庙门外古银杏歌》
[清]袁枚
老树高不休,雷怒焚其首。
树死心不甘,孙枝从旁走。
一枝入地复出地,三伏三升重起势。
远看屹立有千层,近察孤根只一气。
渴狻赶海尚回头,乖龙拿云忽掉臂。
不知此树生何年,劫灰阵阵飞眼前。
大椿春秋何足算,疑与盘古同开天。
我游名山大川遍,似此奇观竟未见。
明知老矣才无多,为汝奇赏还作歌。
银杏生长较慢,栽种40多年后才能大量结果,更能活到上千年。袁枚阅历丰富,晚年遍游名山大川,在牛首庙见到一棵雄伟高大的银杏树,历经无数次的雷击和战火,仍生机盎然,不禁叹为观止,以诗赞之。
据说,此树与开天的盘古氏同龄。在山东省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前,确有一棵至少已有35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。该树高27.7米,主干胸围15.7米。据志书记载,公元前715年,鲁隐公与莒国国君曾在这棵树下会盟。
袁枚(1716年3月25日-1798年1月3日),字子才,号简斋,晚年自号仓山居士、随园主人、随园老人。袁枚擅长写诗文,他倡导“性灵说”,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,要写出诗人的个性,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。与赵翼、蒋士铨合称为“乾嘉三大家”,又与赵翼、张问陶并称“性灵派三大家”,为“清代骈文八大家”之一
。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