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8月22日,处暑。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,位于立秋节气之后,白露节气之前。处暑即为“出暑”,有炎热离开的意思。处暑虽然标志着炎热夏季额度结束,但是暑气并不能立刻消退,在农村也有“处暑不出暑,架火再开煮”的说法。
银杏书苑特推出古诗吟诵《早秋曲江感怀》,由冯晓老师吟诵源于魏嘉瓒先生传调。
早秋曲江感怀
[唐]白居易
离离暑云散,袅袅凉风起。
池上秋又来,荷花半成子。
朱颜易销歇,白日无穷已。
人寿不如山,年光急于水。
青芜与红蓼,岁岁秋相似。
去岁此悲秋,今秋复来此。
翻译
处暑到来,暑气已经散去,阵阵凉风袭来。娇艳的荷花在初秋已经变成了结满莲子的莲蓬。
人的容颜容易衰退,不像这无尽的白天。人的寿命比不上山,年华却像水一样流动。
丛生的草地长着红蓼,让人觉得每一年的秋天都是如此相似。去年秋天的悲伤还没有过完,今年秋天就又来了。

赏析
这是一首描写处暑时节景象的诗。前四句描写了处暑时节的景色——处暑到来,暑气散去,凉风袭来。娇艳的荷花在初秋已变成结满莲子的莲蓬。后四句则借此时此景,感叹时光易逝。

世间万物因节气不同,展现出不同的姿态。秋季来临,尽管还是早秋,可面对此情此景,白居易心中已“愁”上心头,他触景生情,表达了对人生的感叹。白居易对生命的珍视,也远远超过一般的人。白居易的一生75年的光阴中,有45年是在病痛的折磨中度过的。所以他对于时间的流逝和节物的改变特别敏感,体味特别深切。
因此,这首诗在描绘的处暑景物里透露着作者的淡淡哀愁,而这丝丝缕缕的哀愁,又仿佛薄雾一般,让这些自然景物染上了诗人的忧郁气质。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山西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《卖炭翁》《琵琶行》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