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定林寺银杏》
[清] 李澄中
嘉树何年植?空王此旧台。
秋声连莒子,山色漫浮来。
枝偃蛟龙蛰,凤鸣雷雨开。
鲁公盟会处,事往有余哀。
这首诗是清代博学鸿儒、诸城名士李澄中所作,吟咏的是号称“天下银杏第一树”的浮来山定林寺银杏树,浮来山位于莒县城西九公里。早在春秋时代的鲁隐公八年(公元前七一五年),鲁国国君鲁公与莒国国君莒子,曾在树下会盟。
山中幽静之处,有座“定林寺”,始建于东晋,距今已有1500余年。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,早年在外游历治学,著成《文心雕龙》,名满天下,晚年看破红尘,出家为僧,不久即回到祖籍莒县之浮来山定林寺,潜心研读校订佛经。他所建的校经楼,至今仍矗立寺中。
定林寺古则古矣。而使其声名远扬的,还因为寺内的那一棵比寺更为古老的银杏树。古银杏树即立于前院中央,远看冠如华盖,岿然雄伟,近观枝繁叶茂,虎踞龙盘,荫蔽了大半个院落。据测量,树高近27米,干粗近16米,树龄3500年以上。有民谚称其粗:“七搂八揸一媳妇”——是说当年有一游客想知道这棵树到底有多粗,就从倚树而立的一个年轻媳妇边上量起,搂了七搂,又揸了八揸,到了年轻媳妇的另一边,游客不好意思再量下去,剩下的粗度就成了“一媳妇”。因为它的粗大与古老在当今存活的银杏树中举世无双,所以人们称其为“天下银杏第一树”,也有人管它叫“银杏之祖”、“银杏王”,皆名副其实,当之无愧。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其进行专题研究,并向全世界播放了其近影。
|